夏天的气温一直令人捉摸不透
夏季随着气温升高
人人都浑身燥热
连小朋友都满头大汗
但如果宝宝入夏后
长期发热,口渴多饮
多尿,汗闭
很有可能是得了夏季热
什么是夏季热
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。
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、口渴多饮、多尿、汗闭为特征。因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,发病于夏季,故名夏季热。现代医学称暑热症。
本病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,如东南、中南及西南等气候炎热地区。发病多见于2-5岁小儿。发病时间多集中于6、7、8三个月,与气候有密切关系,气温愈高,发病尤多,但在秋凉以后,症状多能自行消退。有的病儿可连续数年发病,而随着年龄增大,其发病症状可逐年减轻,病程亦较短。本病若无其他合并症,预后多属良好。
怎么预防夏季热?
日常防暑
夏季时中午最热时尽量不要带小孩出门进行户外活动,在家要注意室内温度不宜过低,一般维持在 26℃~28℃为宜,以防气温过低导致儿童感冒。
饮食预防
夏天体温过高,出汗较多,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要注意及时补充。
可以给小儿饮用绿豆汤,西瓜汁,玉米汁等清暑解热的饮品。
避免冰淇淋碳酸饮料等饮品。这类饮品容易损伤小儿的脾胃,造成消化能力下降。
避免一些阳性助热的食物,有可能加重体温升高的情况,如荔枝、龙眼、韭菜、橘子等食物。
宝宝退热首选小儿推拿
小儿推拿通过推拿一些特定穴位和经络,调和阴阳、提高小儿自身免疫力,可达到抗病治病的效果。通过推拿穴位,少打针、少吃药,就可以解决孩子常见问题。
按揉风池穴
宝宝取坐位,家长站在宝宝的后方,一手扶住宝宝前额,另一手以拇、食二指罗纹面相对用力拿揉患儿风池穴(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三角凹陷中)反复操作2分钟。
注意本法操作时不可过度用力,以免引起小儿不适。
清天河水
宝宝取仰卧位,家长站在宝宝的侧方,一手扶住宝宝的前臂,另一手以食指、中指罗纹面沿着患儿前臂正中自腕推向肘部,反复操作100次。
注意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,压力适中,做到轻而不浮,重而不滞。应沿着直线推动。
退六腑
宝宝取坐位,家长站在宝宝的后方,一手扶住宝宝前额,另一手以拇、食二指罗纹面相对用力拿揉患儿风池穴(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三角凹陷中)反复操作2分钟。
注意本法操作时不可过度用力,以免引起小儿不适。
推三关
孩子取仰卧位,家长站在孩子的侧方,一手扶住孩子的前臂,另一手以拇指桡侧面或食、中指指面沿着患儿前臂桡侧,从患儿的腕部向肘部直推,反复操作200次。
在推动的过程中,要注意指面要紧贴患儿的皮肤,压力要适中。
捏脊
孩子取俯卧位,家长双手食指抵于背脊之上,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,合力夹住肌肉,捏起,采用食指向前拇指后退之翻卷动作,二手交替向前移动。自长强穴(尾骨端下,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)起一直捏到大椎穴(后正中线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)为1次。如此反复操作5-6次。注意要直线捏,所捏皮肤的厚、薄、松、紧应适宜。
捏拿速度要适中,动作轻快、柔和,避免肌肤从手指尖滑脱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做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,且不提供诊疗建议。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于正规医院就诊,谨遵医嘱。其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供稿:中医科 戴创业 编辑:宣传办
一审:金鹏 二审:黄友佳 三审:刘艳平
栏目:妇幼健康科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