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血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之一,贫血不仅影响儿童体格生长,还影响孩子神经系统发育,甚至造成多系统损害。贫血有时候起病较为隐匿,等来院就诊时已经是重度贫血。
下面分享我科近一年收治的几名重度贫血患儿,让我们来认识和了解贫血,做到防治早知道。
案例一
彭xx,女,4岁,因发热3天来我院急诊,体查:脸色苍黄,睑结膜苍白,口唇粘膜及甲床苍白,血常规血红蛋白40g/ L,甲流抗原阳性。
诊断:重度贫血、流行性感冒(甲型),收入院。入院后彩超提示脾肿大。
骨髓细胞形态学示:增生明显活跃。
贫血相关基因结果提示: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型。
诊断: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。
予以抗感染、输血治疗,血红蛋白上升至81g/L。
案例二
朱xx,男,2岁,因“发现面色苍黄1年半”入院。
入院时查血红蛋白41g/L,完善地贫基因诊断重型β地贫。
予以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升至100g/L,目前患儿已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。
案例三
罗xx,女,13岁,因“发现面色苍白、活动后头晕半年余”入院。
入院时查血红蛋白47g/L,铁蛋白0.5ug/L。
骨髓细胞形态学示:成熟红细胞呈中心淡染区扩大,铁染色示缺铁,诊断缺铁性贫血。
予以输血、补充铁剂,加强营养,血红蛋白上升至102g/L。
贫血的定义及血红蛋白参考标准
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、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。不同年龄段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如下:
0~10天:正常参考值为145g/L;
1个月~3个月:存在生理性贫血期,正常参考值为90g/L;
4个月~6个月:正常参考值为100g/L;
6个月~6岁:正常参考值为110g/L;
6岁~14岁: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接近成人,为120g/L。
此外,高原地区受海拔影响,为适应高原环境,海拔每升高一千米,血红蛋白正常值上升约4%。
贫血的临床表现
皮肤、粘膜苍白为突出表现。此外,还可出现食欲减退、精神不振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头晕等。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、营养低下、体格发育迟缓等。
贫血的病因
01丨生成不足
1)造血物质缺乏:如缺铁性贫血、巨幼细胞贫血。
2)骨髓造血功能障碍: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。
02丨破坏过多
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、G-6-PD酶缺乏、地中海贫血等。
03丨丢失过多
包括急慢性失血所引起的贫血。
贫血的治疗
积极寻找病因,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。儿童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,可采取以下治疗:
01丨一般治疗
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感染,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,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。
02丨补充铁剂
铁剂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,部分儿童铁剂味道难以接受,建议6个月以上儿童可将铁剂与果汁一起服用。同时可以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。
需注意的是,当血红蛋白值正常后需继续补铁两个月左右,帮助患儿储存足够多的铁元素。
03丨祛除病因
如饮食不当、偏食,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,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,如肠道畸形、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等,针对病因及时治疗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做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,且不提供诊疗建议。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于正规医院就诊,谨遵医嘱。其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供稿:急诊/儿一科 刘畅 编辑:宣传办
一审:蔡家平 二审:刘艳平 三审:涂剑
栏目:妇幼健康科普